“数说20年”港股经风浪 市值20年增8倍

来源:星岛环球网 作者:冠汇世纪 【打印】 【复制链接】 【附件下载】

香港回归20周年,金融市场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,以港股市场为例,大市市值20年增长约8倍,至逾28.54万亿元;IPO金额及轮证交易,连年执全球牛耳;2014年推出的互联互通机制,更进一步奠定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,以及中国首要集资中心的地位。

内企上市助香港证券市场扩容

回归之初,香港证券市场的份额一半是华资,一半是外资。自回归后,大量内地企业来港上市,使香港在IPO集资额排名,长年居于世界前列位置,港股交投亦因为有红筹国企的加入而成交大增,也吸引大量海外资金来港,支持本港金融市场"拗腰翻身"。现在,香港证券市场的份额一半已是中资,外资降至三成,剩下的就是华资等,内地企业在香港不断壮大。中移动、三大油企、四大银行,再到腾讯等很多中资股都跻身世界最强企业之列。

1497232521391.jpg

港股迎来新的大时代

香港股市在6月8日破关,收于26063.06点,这是继2007年和2015年后,再次企稳于26000关口以上。香港市场一片雀跃,认为港股新的大时代悄然来临。

从宏观层面看,香港股市此番上涨与内地经济数据向好,全球股市迭创新高和A股将纳入明晟(MSCI)带来的憧憬有关系。从技术层面看,沪港通和深港通下的南下资金给香港股市护航,是此番行情启动的直接导火索。此外,龙头企业的强力成为行情的动力源。

香港经济日报在港股突破26000点次日,发表社评庆祝,以示隆重,分析港股强势原因,一是超强企业已建立赚钱模式,盈利能年年高速增长,例如腾讯去年盈利增长43%,今年首季盈利增长高达57.6%;二是有些企业尚未盈利,但市场认为它们能做大做强并成为龙头股;三是财雄势大的科网企业,不断投入新产品,开拓新市场,市场憧憬不断。

回归20年金融市场大事记

■ 1997年10月亚洲金融风暴爆发,至1998年8月,国际大鳄两度狙击港元,港府动用逾千亿元外汇储备捍卫港元。

■ 1999年11月推创业板,2000年2月tom.com招股,同年8月李泽楷旗下盈动千亿鲸吞香港电讯。

■ 2001年9月,美国发生"911事件",美股停市,港股在恐袭翌日跌近1,500点或14.3%。

■ 2002年7月,港交所建议将股价过低的股份除牌,触发"仙股"事件。时任财库局局长马时亨道歉,港交所行政总裁邝其志辞职。

■ 2006年10月,工行(1398)挂牌,是当时全球最大IPO,同时是首家以"A+H"形式在两地上市的公司。

■ 2007年1月,人民币币值首次超越港元。内地准备推出"港股直通车",恒指见31,958点历史最高,同年11月"直通车"被下令煞停。

■ 2008年9月,美国雷曼兄弟破产引起全球金融海啸,本港亦爆发大规模的迷你债券投资者索偿。

■ 2009年3月,汇控(0005)在市后时段大跌24%收报33元,港交所随后叫停市后时段。

■ 2011年8月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港推"撑港"36招,包括容许透过RQFII投资A股。长和系分拆汇贤产业(87001)上市,是本港首只以人民币计价、在港交所上市的产品。

■ 2014年4月,中证监宣布推出"沪港通",同年11月17日正式"通车";2015年12月两地基金互认出台;2016年12月进一步开通"深港通";预计今年底开通"债券通"。

 


相关新闻